近日,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草20区块有几口油井产量井喷式上涨。CQC20-P203井日产油量由0.52吨增加至3.1吨,CQC20-P201井和CQC20-P204井的日产油量更是由原来0.5吨增加到5吨多。
“我们的生物化学复合体系真给力。生物体系和化学体系一结合,碰出了耀眼的火花。”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微生物所高级工程师宋欣道出了产量突然上涨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油藏类型及开发矛盾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微生物采油技术“单打独斗”的优势正在遭遇挑战。该研究院科研人员不断在微生物采油技术体系和工艺上集成创新,大幅增强技术油藏适应性,生物化学复合技术是硕果之一。该技术将功能菌(或代谢产物)与化学聚合物(或表活剂)等相融合,既保障了生物和化学方面各自的优势功能,又发挥了良好的协同增效能力。微生物与化学聚合物“联姻”后,不但不会对土壤、地下水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还因为优选后的微生物所具备的生物可降解特性,可实现对油泥砂的综合治理,且产出液无须后续处理。目前,该研究院已在国内率先完成相关工业化应用,并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构建生物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工程院微生物所生物化学项目组付出了巨大努力。生物体系与传统化学体系复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现有复配理论和经验难以指导该体系构建,项目组开展了大量生物友好型助剂筛选研究。通过4000余次洗油、降黏等测试,以及近200组物模驱油实验,终于获得理想的生物化学复合驱油体系。
该体系不仅实现微生物对原油降黏及润湿剥离作用,而且强化了复合体系对边底水的控制和波及效果,提高了与剩余油的接触及作用效率。
草20区块为稠油热采多轮次区块。经多轮开发之后,热采效率越来越低下,且存在边水入侵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科研人员利用构建的微生物与聚合物相结合的复合体系,现场小试牛刀,三口油井全部取得成功,平均每口井含水率降低10%,累计增油达900余吨,目前仍在见效。
油田开发到了后期,微生物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近三年胜利油田的微生物采油技术覆盖地质储量由7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年增油量由4万吨提高到18万吨,预计“十四五”末将达到30万吨以上。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微生物采油技术本身就是交叉学科,微生物和石油开发交叉,跨度比较大,没有经验和成功范例参考,完全要靠自己摸索前进。”胜利油田微生物技术首席专家汪卫东表示,“与化学驱油结合形成的综合性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尝试。”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继续深化生物化学复合驱油技术研究,不断探索复合体系和工艺适用油藏的界限,通过微生物与其他工艺集成创新拓展采油技术适应范围,实现微生物采油技术规模化推广,助力油田绿色低碳高质量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