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天然气优质资源逐年减少等情况,青海油田以“产能质效提升”为核心,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寻求产能建设“最优解”——
青海油田抓住生产黄金期,推进天然气产能建设质效双升。今年前6个月,青海油田天然气配产符合率达113.5%,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新建天然气产能完成计划的56.4%,为油田稳产上产进一步夯实了“底气”。
面对优质资源减少等不利情况,青海油田在天然气产能建设中,积极破除以往过于注重建产规模的观念,算好“成本账”、念好“管理经”、打通“技术关”、做优“性价比”,以“产能质效提升”为核心,寻求产能建设“最优解”。
算好成本账,提升效益开发水平
近年来,青海油田天然气储量呈现劣质化趋势,寻找效益储量接替的难度日益增大。青海油田天然气产能建设的基本盘有限,如果一味追求建产规模,现实条件不允许。如何盘活有限的储量资源,提升整体效益开发水平,算好成本账,成为天然气效益建产的重要课题。
以青海油田主力气田——涩北气田为例,近5年来,涩北气田精算成本账,产能建设规模逐年缩小,但是产能贡献率逐年提升。2021年以来,涩北气田摒弃老观念,通过加强机组保障、产建提速提效等一系列举措,实现新井产能贡献率稳步提升,新井产能贡献率最高提升至56.7%,年均提升3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以来,青海油田立足剩余气挖潜,强化产建“项目池”排队、“井位池”优选,确保天然气产能建设实现达产、达标、达效“三达”目标,有效控制了投资成本。同时,产能部署充分结合区块“储量、水侵、干扰、邻井、采速”5个参数,坚持5个“一体化”,井控储量稳步提升,水侵区产建成功率达100%,单井EUR和内部收益率均显著提高。
全链条优化运行,推动质效双升
6月下旬,在涩北气田产能建设现场,7部钻机同时作业,物资运输车辆穿梭有序,呈现出“多点开花、高效协同”的施工图景。
“今年年初以来,涩北气田创新实施‘区块化作战+专业化支撑’管理模式,将68口新井按区域划分为2个作战单元,把钻井、投产、物资保障等环节串联成‘一盘棋’,施工协同能力明显提升。”青海油田气田开发事业部生产管理科科长李方明说。
青海油田天然气产能建设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全链条优化运行,盘活有限资源;延续项目部运行模式,构建“论证、实施、评价、调整”四个统一,推行产建“345”管理模式,产能建设节奏持续加快。同时,青海油田通过“日跟踪、周对接”机制,实现了设计审批、物资调配、工序衔接的全方位有效联动,确保现场问题及时解决和产建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青海油田延续“工时法”等措施,地面配套采用预置管线模式,使涩北气田平均新井进站周期同比缩短0.5天;建立昆特依区块“井长负责制”,细化运行安排,优化技术组合,在昆2-3井三开钻进中采用“休斯敦高效钻头+螺杆+扶正器”防斜打快、四开采用“涡轮+孕镶钻头”,整体提速效果明显。
今年前6个月,青海油田天然气产能建设钻井进尺突破6.8万米,超计划运行;涩北气田产能建设进度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其中,昆2-3井的钻井、完井周期分别同比缩短117天、170天,机械钻速同比提升5.93米,产能建设进度得到大幅提升。
打通技术关,精准定位“甜点”
6月底,在涩北一号气田,涩1-7-2井顺利实施侧钻作业。这口井通过老井眼开窗侧钻,平均钻井周期为6.75天,节约钻井成本约30%,实现了对储层的低成本、高效益“精准挖潜”。
2024年至今,青海油田已推广实施天然气侧钻井29口,其中完钻22口井、投产18口井,井均日产气0.93万立方米,单井费用较常规井下降,新技术助力产能建设向低成本、高产出转变。
在涩2-205井小井眼钻井现场,直径仅127毫米的钻头正以更高精度向目标层位挺进。为持续降低单井产能建设费用,青海油田加强技术攻关应用,探索实施8口小井眼井,通过优化井身结构,实现了单井钻井费用较常规井下降7.5%。这项技术的试验成功,将为气田低成本效益开发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6月下旬,在涩北气田产能建设施工现场,新投产的涩R60-X井通过技术优化,产量较设计提升25%。
青海油田强化气藏精描,今年年初以来已着重在涩北气田开展3轮次精描,重点开展浅层构造解释、沉积储层及剩余气表征研究,升级测井解释技术体系,复查老井动静态资料,摸排气藏扩边拓层潜力,优选潜力区开展评价工作,为调整部署提供精准的地质依据。
通过加强横波资料应用,青海油田精准刻画水下分流河道展布特征,定位剩余气“甜点”,成功实现深层气藏精准挖潜。目前,青海油田正以老气田“压舱石”工程为引领,持续优化技术路线图,加大深层开发井钻探,拓展天然气资源接替阵地,持续推动天然气效益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