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简称《绿金目录2025》),包含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类别。该目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绿金目录2025》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基础。与前者相比,《绿金目录2025》在七大产业类别基础上新增“绿色贸易”与“绿色消费”两大类别,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装备贸易、风力发电装备贸易、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低碳建筑消费等细分类别;与后者相比,《绿金目录2025》结合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行了更新与完善。
为增强绿色金融市场流动性,提升绿色金融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识别成本,《绿金目录2025》统一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及股票发行、新三板挂牌及股票发行业务暂不适用。
三部门印发的《绿金目录2025》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要以《绿金目录2025》为基础,结合各自领域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对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我国绿色金融领域首个国家标准《绿色金融术语》正式发布,首次统一了绿色金融相关术语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40.6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为2.1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