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Times网9月8日报道 2025年3月21日,在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一张无人机航拍照片展示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线路。国家电网公司于周二宣布,这条连接新疆东部哈密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标志着中国已建成第三条从能源丰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其他地区输送电力的重大工程。(新华社/丁磊)
周一(9月8日),中国发布了一项规划——加速人工智能(AI)与能源领域的融合,旨在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推进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这项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设定目标如下:到2027年,基本建立AI与能源融合创新体系,同时在能源领域AI驱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该规划旨在国家电网和电力生产(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中应用超过5个行业专用AI模型,开展10个可复制的示范项目,以及探索100个典型应用场景。
根据该规划,到2030年,依托一个更先进的算力与国家电力供应协同机制,中国能源领域的AI应用预计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该规划呼吁使用AI技术来保障国家电网安全,绿色可再生能源融合以及提高能源效率,具体措施包括更智能的预测、更自动化的计划、智能化的施工管理。另外,强化AI辅助决策能力,确保能源生产、负荷和储存的安全、可靠和低碳运行。
该规划也指出:应用AI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加快AI在高精度电力预测、电力市场、智能电厂运营、可再生能源规划和项目评估中的应用,同时开发用于复杂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电力预测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除此之外,规划需加大资金支持以及复合人才培养的力度。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于周一向《环球时报》表示,过去三十年中,中国能源系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国有能源企业在化石能源和绿色可再生能源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他表示“从能源系统管理到总发电量,我们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一。关键在于如何在过去十多年数字化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林伯强解释道,通过将AI技术融入能源行业的全价值链,可推动能源行业实现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林伯强指出:“在上游环节,AI能提高勘探和储量评估水平;在中游,它能更好实现匹配供需并改进运维工作;在下游,AI技术能加强响应和预警系统。”
《管理现代化》杂志常务副主编卞永祖对该观点表示认同,他指出AI和新型绿色能源的融合将会是全球大势所趋。他说道,“一方面,AI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只有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可持续满足这一需求;另一方面,绿色能源本身也需要AI来提高行业效率和稳定性。”
他指出,AI能在可再生能源体系创造优化算法,实现预测性维护和实时调整。“从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到核电站,AI能最大限度提升能源产出,伴以较低的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同时完善设备性能和降低故障率。”卞永祖表示。
尽管中国目前的能源系统和管理效率已位居全球领先水平,进一步的发展仍需依赖加强人才储备、构建完善和精确的数据库、保护能源网络免受恶意攻击。专家们表示,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AI有望完全融入能源行业,助力能源运行更高效且更可持续。